权威报道·今日新闻全媒体矩阵

福建:课后服务“课程超市”,助力“双减”落地见实效

2022-06-09 18:11:21栏目:资讯
TAG: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电影’长什么样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欣赏精美的皮影戏。”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微课视频,同学们加深了对皮影戏历史和原理的了解,化身“手艺人”体验皮影制作,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

丰富延时课程,提升教育温度。闽侯县青口沪屿小学在“双减”背景下积极设计各类课后服务活动,皮影戏课程就是其中的一项,让学生在课后之余丰富知识、实践操作、茁壮成长。

“这一堂课,让科学知识触手可及。先做完的同学充当‘小老师’去帮助未完成的同学,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课堂里洋溢着温暖又快乐的气息。” 青口沪屿小学吴剑钦老师表示。

这是福建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一个代表。“双减”政策下,福建省教育厅创新推出“2+N”课后服务模式,多学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打造课后服务“课程超市”,让学生学其所爱、爱其所学。

“五育融合”课程多样,让课后校园有声有色

福州高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双减”落实有妙招。为了培养学生综合核心素养,学校遴选优质社会资源,精心设计了美术音乐的特色作业,开设了创意室内操、趣味钻圈等特色体育课堂,并积极开展文化艺术节、趣味科学实验等校园活动。“五育融合”的素质课程带入课堂后,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别样精彩。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肯定都见过蜘蛛。但你知道蜘蛛都有哪些种类,轻飘飘的蛛丝又是如何经受的住猎物冲撞,而将它们牢牢网住的呢?”

“老师,我也很好奇这些问题。我最怕蜘蛛了,有些蜘蛛身形细长,有些却比较圆润,还带绒毛!”

“对的,这是因为蜘蛛有不同类群,结圆网的蜘蛛分别有园蛛科、肖蛸科和络新妇科。而蜘蛛丝负重能力非常强大的原因则是……”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自今秋开学,劳动课将成为独立课程。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为此福州高新二小提前布局,校园里,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火热开展。通过一张张照片配合生动详细的讲解,同学们学习掌握了蜘蛛背后的生物大百科。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打开课堂教具包,组装雪糕棒、缠绕彩色毛线、裁剪卡纸,最终,一个个可爱精巧的“迷你蜘蛛网”映入眼帘。

据授课老师介绍,这门课程融劳动、生活、科技、艺术等领域为一体,跨学科、多领域融合,让劳动教育生活化,切实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从知识到实践,从课本到生活,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在劳动教育中茁壮成长。

这样的新型课程在福州高新二小还有不少。校方表示,后续将继续深入贯彻“五育融合”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引入多元互融的素质类课程,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后课堂上汲取知识、吸收养分,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历练自我、蜕变成长。

课后服务“课程超市”,实现兴趣培养“私人定制”

因材施教是课后延时服务的根本原则之一,这不仅要求学校准备丰富多样的素质课程以供学生自主选择,更要求学校在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下足功夫。

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在幼小衔接方面特别花费了心思。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一年级学生在从幼儿园的玩耍场景转换到小学的学习场景时,存在不适应、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一年级的课后服务放缓坡度,因校制宜制定了课程方案。“我们要注意积累点滴过程,深入开展研究,及时反思、调整,让科学幼小衔接的入学适应在孩子身上得到真正体现。”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兰一心老师强调。

专注力是少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元动力,学会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稳定良好的专注力。基于这样的考量,学校在一年级开设了“飞飞博士专注力训练营”课程。课程通过由易到难的游戏项目,引导孩子们完成听短文找词、连数字画画和积木堆塔等层层“关卡”,综合提升学生的听视觉注意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思维能力及观察能力。

在厦门市康桥外国语小学,为了落地教育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要求,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学校引入“趣味编程”课程。课堂上师生互动积极,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动画场景式教学、游戏闯关模式学习编程语言,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体验感,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提高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一直都很向往学习编程,未来成为一名程序员,创造更多厉害的软件。今天我终于实现了一小步,学会了录入指令、控制角色、运行代码等知识,太神奇了!真的迫不及待想上下一堂课!” 学生在课后激动地表示。

在坚持“经典立人,书艺养和”特色文化的闽侯县甘蔗中心小学,老师发现很多孩子学习态度很端正,但作业卷面总是略显缭乱。为此,校方将“正姿硬笔”课引入课后。在双师课堂上,老师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现场细致的专业讲解和手把手的纠错教导,让孩子们收获满满。“原来写得一手好字也没那么难嘛!”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福建各级教育部门积极探索,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课后服务,打通惠民措施“最后一公里”,让课后服务“减掉”负担、“加倍”快乐。多样化的素质课程,在丰富学生校园学习的民生路上,努力为每个孩子都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在灵动而有温度的课后时光中绽放童年之乐、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