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妙笔绘经典,谱写人生铸华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严有宏作品鉴赏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东方人最为熟知的西方油画,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 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后人因扬·凡·艾克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誉其为“油画之父”。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对某一个或几个因素特别注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比较注重明暗法的运用,画中景物的暗部统一笼罩在阴影中,明暗交界线呈柔和的过渡,造就了画面集中而浑然的效果,L.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油画传入我国不过几百年,与土生土长的国画相比,晚了一千多年,但这毫不阻碍她的艺术传播魅力与价值,近现代中国油画大家也不少,尤其当下,有的水平远超欧美各国油画家。
严有宏,1945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翰墨书画研究委员会副主住、中国翰墨书画院副院长,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华夏巨匠书画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美国哈佛艺术学院名誉院士、中国书画院高级美术师、中国国宾礼艺术家、中国国礼艺术家、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会员、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欧中国际美术家联会会员、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终身顾问。近年来热衷倡导“诗音画”艺术,是诗音画艺术的倡导者、实践者;有专属的“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家工作室。曾荣获“中国诗音画倡导者”“德艺双馨艺术家”“创新油画艺术家”“人民书画家”“走向世界的人民艺术家”“中华文化和谐使者”“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大使”等称号。有大量诗音画作品及创新画论,刊登在《美术报》《中国艺术报》《新华网》《央视网》美国《时代周刊》俄罗斯《真理报》等多家媒体。多幅作品在国内及国际书画大赛获金、银奖,并美誉为“中国艺术品软黄金”。另外近年来还有《新疆印记》《先驱诗人殷夫》等文学专著出版
2018年12月,在全国翰墨诗书画大奖赛中,油画作品荣获成人美术组金奖。
2021年12月,年在中华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入榜作品遴选中,其被评选为入榜艺术家。
《中国画概论》里提到,国画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油画严格遵守时间空间。中国画尚意,西画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感情。西画重再现,重理性。两个画种常有人会提出谁优谁劣的论调,笔者以为是不科学的,他们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不能放在一个维度上来评论。纵观严老师所有作品,笔者还真不知评论如何下笔,看着他一幅幅精心雕琢的作品,用一个美字来来表达是完全不够的。从其作品画面上灵动跳跃的笔触能把观者带回创作现场,几乎能想象画家创作中每一笔的调色过程,既有一种酣畅的体验,也有愉悦的快感。我只想说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油画笔触独特的魅力,更是画家驾驭油画题材所体现出的独有艺术吸引力,创作出这样作品的人,可以说也是冰冻三尺了,没有几十年的修悟,断不能入此境界。
笔者对油画只略知一二,象严老师这样本就遐迩闻名的油画大家更不敢过多妄评,怕言论偏颇而落为笑柄,我只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对严老师的油画进行一番抛砖引玉式的学术性评论。
贡布里希曾在《艺术的故事》里说,世界上并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他的这句话并非否认艺术的存在,而是设立了一个前提,即所有的艺术取决于艺术家。看了严老的作品,笔者更认可了这句话。正是艺术家灵魂的赋予。经典的油画作品才给人视觉上带来一种节奏的美感。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流派中,艺术家们对造型和色彩表现上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像古典主义的油画就偏重于造型的严谨,在色彩表现上比较单纯柔和。而浪漫主义的画家们既专注于造型的体现,同时又善于利用生动、活跃的色彩。印象派出现后,画家们从自然的光色中领略到了色彩美妙,将色彩作为创作主要的元素,造型则更加的写意,成为为色彩服务的附属。严老师作品之所以出众,我觉得是他对油画的悟道较深,所以才能把▽这些元素都或多或少有机融合到自己作品中,作品才越发显得如此生动而与众不同。
对于严老师的油画,笔者不想用太多赞美词,我们只要明白,油画除了造型与色彩,意境的营造也是展现油画作品美感的重要手段,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成了意境的基本范畴。色彩与造型带给我们的是直观的视觉感受,意境则引发我们的无限遐想,只有真正的处理好创作中的形式、内容和意境,将其完美的统一在一起,才能展现出油画艺术作品真正的美感。经典的油画被人们称之为视觉的音乐,而油画中的笔触就是这优美曲调当中的音符。画面中笔触的长短、方圆、快慢、曲直、轻重、疏密的变化,在刷与涂、藏与露、勾擦皴染、回旋顿挫的组合下形成了整个画面的旋律与节奏,不但展示出绘画的内容之美,也展示出了创作者的技巧之美。而这些!在严老师的油画中,大家慢慢去品了。
有云:“无论艺术家在哪里有所发现,都能安下画架用心尽力地把他的印象摹绘到画布上。”确实如此,严老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勤进探求,在创作同时,撰写了几十篇关于美术方面的论文在各大学术刊物上发表,愿他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今日头条·巜中国书画》总编 胡 海/文